中美贸易摩擦下,拉丁美洲—基于贸易数据的发现和思考

  中美贸易摩擦下,拉丁美洲—基于贸易数据的发现和思考 文章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影响。在使用货物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本文发现,拉美各国的产品对受到加征关税影响的中国和美国产品的可替代率普遍较低。除少数国家外,中国和美国从拉美进口的双方关税清单涉及产品的金额有限。整体而言,在短期内,拉丁美洲受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负面冲击较小。然而,确实存在少数区域性大国直接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并可能在短期内因扩大对美和对华出口而受益。此外,通过扩展引力模型的实证结果并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标,本文进一步发现,拉美各国均具备扩大出口的能力。无论贸易摩擦是否持续,拉美国家均可通过扩大对华出口其优势产品使中国和拉美共同受益。

  一、引言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下文简称“拉美”或“拉丁美洲”)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货物贸易(下文简称“贸易”)伙伴,在拉丁美洲的全球贸易结构中均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始于2018年3月的中美贸易摩擦对于全球经济、特别是贸易格局产生了震荡性的影响,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由于兼具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拉丁美洲各国对中美贸易摩擦对其的潜在影响格外关注。目前,已经有若干新闻报道试图梳理和分析贸易摩擦对拉美经贸的影响,普遍的结论是,拉丁美洲可能因此得益,却也面临被要求 “选边” 的风险。但目前的分析中,更多的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切入,少见比较性研究,更乏对拉美各个国家受贸易摩擦的影响的量化分析,本文希望能填补文献中的空白。本文使用世界银行世界贸易整合解决方案(WITS)数据库2017年度中国和拉美各国以及美国和拉美各国的双边贸易数据,比较性地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对拉丁美洲地区和地区内各个国家的影响,通过计算拉美各国产品对中美双方清单涉及产品的可替代性,找出了现有贸易摩擦框架下,对中国和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此外,引力模型的结果表明,拉美国家普遍有进一步对中国扩大出口的潜力。根据双边显性比较优势指标,本文进一步计算出拉美对中国具有扩大出口优势的清单产品,实证结果表明,倘若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内难以结束,虽然拉丁美洲国家对中美双方的总体可替代性不高,但在原材料上对美国产品具有相当高的可替代率,且拉美对中国的出口潜力尚未完全发掘。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三部分讨论了近年来中拉和美拉货物贸易的现状和特点,第四部分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拉美的影响及拉美的贸易可替代程度,随后,笔者分别使用扩展引力模型和双边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估算了拉美各国特定产品对华出口的潜力,最后一部分则是结论和建议。

  二、文献回顾

  关于中拉、美拉货物贸易的研究前人已多有涉及。其中,隶属于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下文简称拉美经委会,CEPAL)作为联合国体系内专门处理拉美区域间政治经济事务的机构,长期研究拉美贸易的发展情况。随着中拉经贸关系近二十年来的飞跃式发展,拉美经委会对中拉双边经贸关系进行了长期追踪,如Kuwayama and Rosales (2012)和CEPAL (2008, 2015, 2018)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中拉间的货物贸易、特别是中国对拉美产品的的需求,对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中拉贸易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随着双边贸易总量的不断提高日益明显,扩大拉美国家对华出口多样性成为中拉贸易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新命题。在美拉贸易领域,最新的研究包括de Pineres and Ferrantino (2018) 关于拉美出口和经济增长的专著,Caliendo and Parro (2015) 从李嘉图模型出发,论证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墨西哥贸易的影响,并发现墨西哥是美墨加三国里最大的受益者。在中拉经贸领域,Jenkins, Peters and Moreira (2008) 从贸易和投资的角度就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做过系统性的研究,Iacovone, Rauch and Winters (2013) 则讨论过墨西哥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性,并发现中国产品对墨西哥产品造成了不对称的竞争性——墨西哥的小型公司受中国产品的影响更大,最终导致了跨国企业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Wise (2016) 研究了中国和拉美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并认为拉美三国在其政策和改革路径上享有共通之处,正是这些共通之处使得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成功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而关于中国和拉美经贸关系的最新研究,朱文忠和张燕芳(2018)发现,随着全球大宗商品进入下行周期及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中拉双方的经济发展均遭受了下行压力,因此,原有的以贸易为核心的合作模式或将无法满足当前双方的发展需求,因此,中拉国际产能合作将成为未来双边合作的新模式。岳云霞(2018)则对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拉双边关系进行了总结性论述,作者认为,中拉经贸合作已经从累计期和跨越期进入到自主构建期,拉美对中国而言,已然由中国对外贸易的边缘地带向“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建者转变。

  美国和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分别是拉丁美洲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更是全球其他地区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尽管实际的贸易摩擦发生在双边层面,但由之引发的影响却难免引发全球关注。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逐渐升级,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关注到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双边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在双边层面,李春顶、何传添和林创伟(2018)通过构建包含29个经济体的一般均衡模型,发现中美相互贸易摩擦会给双方带来损害,美国无法从贸易摩擦中实现制造业就业的增加,同时中国的整体受损程度也将大于美国 ;黄鹏、汪建新和孟雪(2018)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切入,认为现有的全球价值链在中美贸易摩擦中起到了缓冲作用,但随着摩擦规模的扩大,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将会叠加,然而在中长期,中国有望从新的自贸区构建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中受益 ;余振等(2018)亦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出发,使用2000-2014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发现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的提高,和美国的贸易摩擦的频率也不断提高,在未来,中美贸易摩擦或将呈现常态化和长期化的趋势;同样使用一般均衡的模型估算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的研究还包括崔连标等(2018)的实证分析,同样验证了贸易战将带来“双输”的结果 。

  在多边层面,González (2018) 的研究表明,拉美地区与中国和美国两国的贸易额占该地区全球贸易总额的50%以上,中美贸易摩擦将为该地区的贸易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机遇,拉美地区应当主动调整其出口政策和相关产业结构,力争在中美贸易摩擦中 “险境求生” ,通过电子商贸等新贸易路径扩大对美和对华出口。而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8)基于其截至2017年的多边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认为如果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如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短期将受到直接的影响。如果中长期内全球价值链发生转移,东南亚国家一方面将从这种 “转移效益” 中受益,但另一方面,也将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而受损——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许多东南亚国家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对邻近国家的出口增长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涉及中美贸易摩擦的文献普遍认为这一事件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且中美双方都在面临不同程度的经济放缓的风险,但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带来全球价值链转移,随之产生的贸易转移或将会为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带来新的出口动力和经济发展机遇。由此可见,对于与中美均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的拉丁美洲而言,中美间的此次贸易摩擦是否会受到影响以及是否能带来机遇,将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来源:国际经贸探究 作者:史沛然(1985-),女,江苏句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拉经贸关系、实证计量经济学(原标题:中美贸易摩擦下,拉丁美洲—基于贸易数据的发现和思考)。 

最后编辑于:2019/11/01作者: 爱6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