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中美贸易战后的审视和反思

中国与世界:中美贸易战后的审视和反思 中美贸易战打了快20个月,美国使用了各种凌厉的手段胁迫中国举手投降,中国也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逐一应对化解。这场贸易战是经济霸主对新兴经济体的打击遏制,也是新兴经济体必然要应对的发展挑战。中美贸易战不会是最后一次,从容应对的根本之道在于我国经济(尤其是知识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拥抱海外市场和资源、接纳全球最佳实践,已经全面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经济。2018年,我国的GDP约占全球总量的16%。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中129家来自我国,首次超过美国(121家)。麦肯锡从贸易、资本、技术等八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的经济规模和与世界融合的程度,认为“中国经济尚未全方位实现与世界融合”。例如,中国投入巨资开展研发(2018年以2930亿美元的研发支出位居全球第二),但仍然需要大量进口技术(仅3 个国家就为中国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技术进口)和进口知识产权(中国的知识产权进口额是出口额的6 倍)。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是必须是以国内市场为基础、以科技独立自主为前提。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从贸易、资本和技术角度编制了“中国-世界经济依存度指数”,旨在通过与其他大型经济体的横向比较来衡量这些经济流动对于中国和全球经济体的相对重要性。研究显示,2000-2017年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存度指数从0.4逐步增长到1.2,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指数则在2007年达到0.9的最高点,到2017年则下降到0.6。我国在电子、机械和设备领域已经全面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于贸易属性极高的轻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全球各国高度依赖我国的产出;随着我国工业化不断取得进展,全球上游产业对我国的依存度较高。我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正在悄然改变,世界各国也随之开始重新审视这种关系。这就造成了贸易争端时常见诸媒体头条,技术流动面临新规审查,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地缘政治局势越发紧张。

中国与全球技术价值链

在审视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如何演变时,技术是一个核心关注点。技术链是全球最复杂的价值链之一,我国早已深度融入其中。近年来,我国技术创新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全球大国,并在很多技术领域跃居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在数字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普及的时代,持续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设定的目标,在国家重点发展的23个子领域中的11个领域,要求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40%~90%。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若想向技术链的上游挺进,必须具备四大要素:(1) 大规模投入资金;(2) 拥有获取技术和知识的渠道;(3) 进入庞大的市场;(4) 推行鼓励竞争和创新的有效制度。我国在第一投资规模和市场要素上拥有极大优势,不但有能力提供充沛的科研资金,也拥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来推动技术的商业化。我国向技术链上游挺进的关键点就落在了第二和第四个要素上。我国亟需积极开发和收购核心知识技术,设计行之有效的系统以确保其科技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竞争活力来促进创新。对这两个要素而言,参与全球价值链以及加强资本、知识、人才流动可以加快中国向价值链上游挺进的速度。为了促进本土创新并提高生产率,我国需要保持甚至加强获取技术的力度。然而,部分对我国科技发展过度关注,甚至出台了新的法规,对获取外国技术的中国投资展开更密切的审查。因此,自力更生仍然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 

最后编辑于:2019/10/25作者: 爱6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