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因子

摘要:逆周期因子                    什么是逆周期因素?在计算逆周期因子当时,篮子货币变化的影响可以从前一天收盘价与中间价之间的波动中消除,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化,然后通过反周期系数调整获得反周...

逆周期因子

                   

什么是逆周期因素?

在计算逆周期因子当时,篮子货币变化的影响可以从前一天收盘价与中间价之间的波动中消除,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化,然后通过反周期系数调整获得反周期因素。反周期系数由报价银行根据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和外汇市场的顺周期程度自行设定。以中国工商银行为首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总结了相关经验,建议将中间价报价模型从原来的收盘价 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 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反周期因素。该建议得到了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的认可,并于2017年5月底正式实施。

逆周期因子作用的部分

引入反周期因素前的中间价机制由收盘汇率 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两部分组成。2016年春节后,双轮规则正式确立。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是在上一天收盘汇率的基础上,直接增加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24小时稳定所需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调整范围。2017年2月20日,外汇交易中心对上述规则进行了技术微调。为避免重复计算篮子货币变化的成分,报价银行将加权计算的篮子货币汇率时间从过去24小时缩短到过去15小时,即前一天下午4:30至当天上午7:30。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日收盘价 一篮子货币夜间汇率变化*调整系数……

2017年5月26日,央行正式宣布将反周期因素引入上述模型。根据央行的说明,报价银行在计算反周期因素时,可以从上一天收盘价的波动中消除篮子货币变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市场供需汇率变化,然后通过反周期因素调整反周期因素,反周期因素由报价银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周期程度。用公式表示:

逆周期因子=市场供需因素/反周期系数=(上日收盘价-上日中间价-一篮子货币日汇率变化*调整系数/逆周期系数

逆周期因素的关键数学思想是将日收盘价的变化分为一篮子货币汇率日变化因素和人民币市场供求因素两部分,然后调整人民币市场供求因素,削弱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根据拆解市场供求因素的想法:

上日收盘价=上日中间价 一篮子货币日间汇率变化*调整系数 市场供需因素

将这种新的数学处理方法带入逆周期因子引入前后的中间价公式中,可以得到,在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前: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天中间价 一篮子货币24小时汇率变化*调整系数 市场供需因素

引入逆周期因素后: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天中间价 一篮子货币24小时汇率变化*调整系数 市场供需因素/逆周期系数……

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周期因素的作用机制。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数学处理提取前一天人民币收盘汇率变化中的市场供需因素,然后打折过滤这一成分。正如央行所强调的,反周期因素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要么取自市场披露信息,要么由报价银行决定,不受第三方干预。

央行调整的背景和目的是显而易见的。2017年4月14日至5月12日,美元指数从100点开始.5震荡下跌至99.2.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不仅没有升值,而且从6开始.874年贬值超过208点。当时,美元指数刚刚脱离特朗普市场的高点,并没有建立持续下行的趋势。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能在美元指数疲软时及时升值,那么根据16年美元指数冲击强劲的经验,一旦美元指数反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再次接近7个关键点。在此期间,人民币逆势贬值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因素带来的贬值力量过强,冲销了美元汇率变化带来的升值力量,这也是央行官方所说的单边市场预期自我加强。因此,央行引入了反周期系数,适当过滤市场供需因素,旨在纠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无法有效升值的问题。

根据上述公式,建立了相对简化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模型。回顾发现,反周期因素可能在5月15日引入报价模型;建立的模型基本上可以准确地拟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实际趋势,从而对人民币中间价公式的分析站稳脚跟。

需要注意的是,中间价格公式中的两个调整系数尚不清楚:一个是参考篮子汇率部分的调整系数,另一个是根据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的顺周期程度设定的逆周期系数。这两个系数都是由每个报价银行独立确定的。央行在人民币设定美元中间价时的裁量空间是加权14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银行的平均报价,相应的权重是市场的黑箱。我们简化了这两个系数:1。假设(1/逆周期系数)=调整系数;2、利用中间价的实际变化计算调整系数,5月15日前(1),5月15日后(2);3。将两个时期的平均值作为各自的调整系数。从拟合效果来看,这种简化方法并没有损害模型的准确性。

对比引入反周期因素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拟合效应,有两个方面:

首先,自5月15日以来的三个月内,调整前后的中间价格模型仅在5月16日至25日、6月19日至27日、7月20日至26日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即旧公式计算的中间价格趋势继续弱于实际中间价格(图1)。此外,这三个时期无一例外是市场供求因素的贬值力量:由市场供求因素决定的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范围超过了500点以内的通常范围(图2)。根据上述分析,这里的市场供求因素是前一天收盘价的变化,消除了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即:

市场供需因素=上日收盘价-上日中间价-一篮子货币日汇率变化*调整系数。

其次,相反,当市场供需因素的升值力量分阶段上升时,如6月1日至2日、6月28日至30日、8月9日至11日、最近8月30日至31日,以新公式(引入反周期因素后)计算的中间价明显弱于以旧公式(引入反周期因素前)计算的中间价(图3)。换句话说,与不过滤市场供需的旧公式相比,按新公式计算的中间价应该升值较少。然而,从中间价的实际趋势来看,其变化充分反映了市场供需因素的升值力量,这反映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实际报价似乎回到了遵循旧公式。

逆周期因子-图1逆周期因子-图2逆周期因子-图3

逆周期因素的优点

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反周期因素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中间价格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早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势与经济基本面和国际外汇市场变化明显不一致,表明在单边市场预期的背景下,简单的收盘价 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可能导致中间价格反映更多与预期方向一致的变化,少或不反映与预期方向不一致的基本面变化,表现出一定的不对称性,在中间价格报价模型中引入反周期因素有助于纠正这种不对称性。许多市场参与者还认为,引入反周期因素是解决不对称贬值问题的好方法。

第二,它有助于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格更充分地反映市场供需的合理变化。汇率作为本外币的价格比较,具有商品和资产的双重属性。后者意味着汇率波动可能会触发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理,导致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从而扭曲与基本面一致的合理市场供需,扩大供需缺口。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反周期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供需恢复到符合经济基本面的合理水平,从而充分发挥市场供需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防止人民币汇率单方面过度调整。事实上,引入反周期因素并不会改变外汇供需的趋势和方向,而是适当过滤了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

第三,完善的中间价报价机制保持了较高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基准价格报价机制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取决于其规则和制度是否明确,报价机构是否能验证机制的规则性。

在中间价格报价机制中引入反周期因素制,由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成员提出,经全部14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银行充分讨论同意,各报价银行在充分了解新机制的基础上,可结合报价结果和市场披露数据计算验证实际中间价。此外,反周期因素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要么取自市场披露信息,要么由报价银行决定,不受第三方干预。一般来说,在引入反周期因素后,进一步提高了中间价报价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央行首次详细解释了反周期因素的新机制·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08-13
  2. ↑详细说明人民币汇率逆周期因素:构成、效力和影响·钟正生·财新网·2017年09月01日

逆周期因子

逆周期因子发表于2022-06-04,由周林编辑,文章《逆周期因子》由admin于2022年06月04日发布于本网,共3204个字,共5580人围观,目录为外汇术语,如果您还要了解相关内容敬请点击下方标签,便可快捷查找与文章《逆周期因子》相关的内容。

版权声明:

文章:(逆周期因子),来源:,阅读原文

逆周期因子若有[原创]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任何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任何内容不得引用,文章若为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来源,本站仅为分享知识,不参与商业活动,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5775053793

9:00-18:0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