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

摘要: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Commoditymarkets)商品市场的概念商品市场是指拥有固定场所、设施、若干经营者、单独纳税、市场经营者负责物业管理、集中、公开交易有形商品的交易场所。这一概念有三个含义:一是商品市场是由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载体等因素组成的商品交易场所;二是商品市场是提供服务的场所,为生产者和...

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Commoditymarkets)

商品市场的概念

商品市场是指拥有固定场所、设施、若干经营者、单独纳税、市场经营者负责物业管理、集中、公开交易有形商品的交易场所。这一概念有三个含义:一是商品市场是由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载体等因素组成的商品交易场所;二是商品市场是提供服务的场所,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三是商品市场是提供感觉体验的场所。因此,商品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形成和发展商品市场

其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分析总结如下: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水平体现在产业集中度等指标上。随着某一产品生命周期从诞生、成长、成熟到稳定的逐步演变,企业数量最终会从集中走向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一般来说,在产业发展初期,市场集中度很低;当产业技术成熟进入繁荣时,市场集中度会逐渐提高,然后趋于稳定;随着行业的衰退,一些厂商退出,市场集中度会再次提高。最后,商品市场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水平应适应其经济发展阶段。

二、人们的文化素质

当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很低时,讨价还价是主要的购物方式,人们习惯了这种方式。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商品市场的要求将逐步提高。研究指出,当居民的生活只是维持食品和衣服时,商品流通的关键是降低分销成本,建立粮食批发和零售体系,以满足低收入消费需求;当居民消费水平中等时,商品农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进一步分离,超市和连锁店开始出现,消费者合作社和大城市期货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居民消费水平达到较高水平时,现代超市、专业商店等形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和保护政策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为了保护当地生产企业,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行政命令的方法和措施防止外国同类商品进入当地市场。显然,地方政府是为了保护当地利益。然而,地区间保护和争夺各自利益的结果往往导致市场分割,扭曲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此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公平竞争,保护了落后和低效的运营商,从而使地方经济缺乏竞争力和长期发展势头。从行业部门的影响来看,一些行业部门为了部门的利益,对商品流动进行了强制性的行政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垄断者的需求进行了人为干预。这不利于公平竞争,保护落后效率低的企业或部门,运营效率自然下降。

四、市场商品供需的丰富性和经营者的广泛参与

形成供需繁荣的商品市场,一是广泛吸收外国商品;二是加强当地商品的竞争力。市场收集的商家越多,商品越丰富,市场越大,市场辐射越强,市场效益越好。

小企业的发展

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可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商品流通。例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河北白沟箱包市场、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坚持南北、商品、单位、公私所有制的经营宗旨。这些市场最初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形成的区域市场,但在形成一定规模和气候后,适应开放市场的要求,市场营销范围不再局限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服务,而是扩大流通范围、流动、物流、商业、信息流收集越大,逐步发展成为国家批发市场。

构成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由消费品市场、生产数据市场和服务市场组成。

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按消费的对象来分有两大类,即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消费品市场,它是连接生产和生活消费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品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市场主体多样化,消费品流通渠道多样化;

二是消费品经营市场化;

商品市场-图1

第三,消费品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生产数据市场。生产数据市场是生产数据生产者与生产数据需求者之间的桥梁。其作用是满足各行业和部门对生产数据的投资、生产经营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由于生产数据本身的性质,生产数据市场与消费品市场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在需求方面,对生产数据的需求一般稳定,批量大;在供应方面,市场调整生产数据供应的周期一般较长。

服务市场。服务,又称劳务,是指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发展服务市场的前提是承认服务是商品,服务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服务的使用价值是为人们提供一定的效用,价值是社会提供服务所消耗的必要的物化劳动力和活劳动力。除少数行业确实属于商业服务和福利服务外,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其余大量服务应实现商业化和市场化,服务单位实施企业化转型,在国家监管下独立经营,责盈亏,建立自我发展机制。

商品市场的特点

首先,商品供应越来越丰富,供需结构往往是合理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市场的商品品种和数量增加,质量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组织生产经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的市场供应不断增加,建立了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市场模式。市场商品的供需结构往往是合理的,一些商品在市场上长期供应短缺的现象已经消失。

二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市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消费品市场整体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年增长11.5%。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城乡消费增长差距缩小。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21.3%提高到2006年的30.2%。

第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近年来,基本形成了以汽车、住宅、通信为主的消费热点,反映了提高生活质量,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一些新的高科技产品比例较小的升级消费品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

第四,市场调控能力增强,运营质量明显提高。自2002年以来,国内市场一直受到非典、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的影响,以及粮食、石油等重要商品的短期价格波动。由于政府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对社会经济生活没有长期或重大危害。2003-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速仅为4.6个百分点,月增速仅在1个百分点内波动。居民消费心理趋于成熟,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商品消费稳步增加。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1.6%。

第五,流通各行业齐头并进,大中型企业引领市场。从行业结构来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年均增长1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年均增长16.9%。批发零售业已成为市场商品销售的主体。一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成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首选消费场所,在竞争中引领消费品市场。

第六,餐饮消费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亮点。餐饮业零售额一路上升,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格局,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销售局面。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02年的11.5%提高到2006年的13.5%。

第七,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兴商业形式蓬勃发展。近年来,商店、专业商店、超市、便利店、百货公司、折扣店等商业形式遍地开花,都保持了稳定的发展趋势。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不断完善,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阶段。中国共建设了12万家连锁农家店,1.4亿农民受益。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日常消费品和生产材料的重要配送中心和价格信息的发源地。到2006年底,超过1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比2002年增加了618个;超过10亿元的市场比2002年增加了486个。

商品市场的目标模式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以多个中心城市为国家贸易中心,同步发展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贸易、内外贸易、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参考文献

  1. ↑丁俊辉.中国流通.200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发表于2022-06-02,由周林编辑,文章《商品市场》由admin于2022年06月02日发布于本网,共2933个字,共5651人围观,目录为经济百科,如果您还要了解相关内容敬请点击下方标签,便可快捷查找与文章《商品市场》相关的内容。

版权声明:

文章:(商品市场),来源:,阅读原文

商品市场若有[原创]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任何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任何内容不得引用,文章若为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来源,本站仅为分享知识,不参与商业活动,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5775053793

9:00-18:0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