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贸易

摘要:钢铁贸易 钢铁贸易(Trade In Iron and Steel)什么是钢铁贸易钢铁贸易指从事钢铁的销售、加工、配送等业务的流通业。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一、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简介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

钢铁贸易

钢铁贸易(Trade In Iron and Steel)

什么是钢铁贸易

钢铁贸易指从事钢铁的销售、加工、配送等业务的流通业。

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简介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

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是以钢铁贸易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为目标。依靠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手段等风险管理的一整套运行机制和运行体系。根据COS0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内容,结合钢铁贸易自身的实际,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两大目标、七类要素和六大组成。两大目标为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七个要素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监控,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六大组成为人员、组织、理念、技术、制度和流程,是风险管理要素能够得到实施的基础。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三维矩阵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
钢铁贸易-图1

二、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原则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包括总则、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文化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同时,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中央企业如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铁物作为大型央企,应该加强风险控制,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在构建钢铁贸易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

1.有效合理性原则

有效的风险管理应该为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合理的风险管理是不会影响业务的开展,产生的成本也是可控的,否则这就是最大的风险。

2.全面系统性原则

风险管理的全面系统性首先体现为全过程性,它贯穿于贸易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其次,风险管理的全面系统性还体现在全员性,它涉及到业务、管理、财务等各个岗位企业的所有人员,在构建风险管理框架时,应保证从管理决策层到一线操作人员都受到相应的控制与管理;最后,风险管理的全面系统还体现在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从而保证风险管理框架按照既定的目标发挥总体功能,实现风险管理总体目标。

3.权衡轻重预测先导原则

对风险的性质、风险程度做出合理评估,结合企业管理、财务等综合能力,制定风险管理方针和策略。成功地回避风险.必须建立在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在选择具体操作方法时,坚持理论与实际、定性与定量、历史与未来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实施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避免超载原则

国资委或中央企业应对所属企业管理者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监控,避免超出其承受能力的经营风险。

三、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策略及措施

1.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常言道,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将风险当回事。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避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危机。蕴涵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及员工风险管理的素质,有助于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加强风险管理理念、流程的培训,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有效利用典型风险案例,防止盲目扩张、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等行为的发生。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严格防控纯粹风险、审慎处置机会风险、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等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企业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也应发挥好骨干作用,形成全体员工人人讲道德诚信、企业时时事事合法合规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

2.塑造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权责体系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经营风险。企业外部经营风险往往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风险起作用的。因此,建设合理、有效、科学的企业风险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尤为重要。

内控手册的编制是从制度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权责体系,主要包括:①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越权做决定。②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以及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③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④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⑤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⑥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具备条件的企业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具体到钢铁贸易业务,企业应该编制(钢铁业务内部控制手册),该内控手册应该描述钢铁业务经营主要流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控制环节、流程实施涉及的部门和岗位等,必须适用于企业钢铁业务经营从采购计划到销售结算的全业务流程.以及客户信用管理的控制。它是企业实施钢铁业务经营活动的标准性文件。

3.识别评估风险,提出风险解决方案

①进行风险评估。对来自组织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进行分析、估量和评价,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评估的具体对象为各种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其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在评估的基础上,比较各项风险.并确定各项风险的管理优先顺序和策略。针对钢铁贸易业务的特点,结合风险识别评估的要求,对钢铁贸易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广泛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注重对反馈意见的吸收与借鉴,完成了钢铁贸易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如图2所示。
钢铁贸易-图2

②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风险解决方案。《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的风险管理策略,指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原则。同时,指出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企业应根据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的风险管理相关思路,对应于钢铁贸易业务风险评估情况,针对较大的风险分别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提出专项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战略实施风险、信用风险、存货与市场风险处于红色区域,风险较大。因此,针对以上风险分别制定专项的风险解决方案。《钢铁业务发展战略与规划》、《钢铁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办法》及《钢铁业务市场价格风险解决方案》等相关制度的制定,对已识别的专项风险实施了全方位的管理,有效地防范了风险,为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拓展信息获取渠道,构建完善的市场研发体系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程度有时候会决定这个企业的命运,国家对市场信息掌握程度会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质量。企业不知道客户的需求信息,那么企业就无法实现其生存,更谈不上利润。信息不对称造成一方强于另一方的原因就在于信息本身它是有价值的,掌握信息多的人处于一种战略上的强势地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原因也在于此。所以,在经济社会里面,及早地了解国家、行业政策及企业的经济动向,有助于企业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满足企业某些方面的经济需要。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在信息带来益处的同时,信息的爆炸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许许多多没有用的信息充斥于周围,有用的信息常常被淹没在茫茫的信息大海中。信息是很重要,但是不是针对所有的信息,首先要学会在众多的信息当中发现需要的有利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深加工,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进一步有利于企业的内容,而对于垃圾信息则应该坚决抵制。

要保证钢铁贸易业务持续稳定发展,信息获取和市场研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支撑。一个完善的具有企业本身特色的市场研发体系的构建极为重要。市场研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在业务经营管理方面成立相应的组织结构,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深度研究等工作应该有专人负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钢铁及相关上下游行业动态,以及企业自身和标杆企业的经营信息是信息获取的主要内容。结合以上内容,并针对企业自身业务特点研究市场行情,预测价格走势,从而指导企业中短期价格、库存策略和长期经营策略的制定,可以不断提升钢铁业务市场价格敏感程度,提升业务经营质量,有效规避市场价格风险。

5.完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实施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化

风险管理有5大常规技术,分别是避免、预防、抑制、转移和自留。避免是消除特定的风险单位和中途放弃某些既存的风险单位;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抑制是为缩小损失程度而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转移是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他人承担的风险处理措施;自留是对风险的自我承担。从以上5个技术处理方面入手,能够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量化技术。将风险管理相关内容进行量化,可以得到更为直观更具体的管理模式,目前主要的风险管理量化技术方法有风险坐标图、蒙特卡罗方法、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和压力测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能有效地识别评估风险,避免或是预付风险。在相关量化技术方法的指导下,建立量化模型,能够更有效地管理风险,如针对信用风险可以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模型,针对市场风险可以建立市场价格模型等。有效的风险管理量化模型的建立,可以极大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效地预防或避免风险的发生。但是,量化模型等技术手段目前在钢铁贸易风险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一些理论上的支持,但每一个模型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需要针对企业或业务本身特点并充分运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建立并不断完善量化模型,真正有效地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②信息管理。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快速的节奏要求有更快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将IT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已经非常成熟,同样作为企业管理之一的风险管理也应该应用信息化这一技术手段。信息系统的运用,可以实时关注风险情况,同时可以将量化模型落地管理。笔者建议,一是要加大对风险管理人员队伍的学习培训,重点加强技术手段的学习;二是要向先进企业学习其先进经验:三是要注重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力量,消化吸收和吸收其最佳实践成果。

③担保机制。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根据法律规定,担保有5种方式,即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担保措施,一旦发生风险,则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抑制风险,或顺利地解决风险,从而保证自身的利益。

④风险融资技术。风险融资技术就是通过金融工具有效地转移风险,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因风险的发生而受到损失。主要的风险融资技术有保险、套期保值、其他非保险融资转移(ART,如信用违约互换、巨灾风险债券等)。目前,保险和套期保值是钢铁贸易采用比较多的风险转移方式,但是国内保险机制不是非常健全,针对钢铁贸易的保险产品有限,还存在费率较高的问题。也有一些保险因为有相关的政策性支持,如某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相对费率比较低,是钢铁贸易比较好的风险转移工具。

6.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经营能力抵抗风险

员工队伍建设是控制经营风险的关键因素,在风险管理的诸多要素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和管理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大量精通外语和数理统计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磐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积极转变经营观念,加强专业学习,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全面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其次,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培训计划,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加大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力度,不断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①加强人才引进。专业化经营需要专业化的队伍,因此要加大对有钢厂工作、钢材经营领域实战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经营能力。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有钢铁、经济、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内控、客户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

②加强自身人才培养。加强员工的专业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加强一线岗位员工的锻炼,提高员工的市场敏感度.加强岗位交流和板块内的工作交流,提高从业人员的市场掌控能力。

7.转变经营方式,提高风险抵抗能力

目前,钢铁行业处于一个艰难时期,2010年钢铁工业的行业平均利润仅为3%,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平均利润,作为钢铁工业的下游钢铁贸易其处境更是不容乐观。国内外相关政策对钢铁贸易的发展是严峻的考验,对于钢铁贸易的风险防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的业务经营模式利润低,抗风险能力弱,因此,转变经营模式,提高盈利能力,是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①开发高附加值经营品种,提高抗价格风险能力。目前,钢铁业务的主要经营品种为热轧卷、带钢、螺纹钢、中厚板等普通钢材,这些品种的特点是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抗价格风险能力弱,甚至常常出现出厂价与市场价倒挂现象。为了加强品种钢经营开发,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所带来的价格风险,钢铁贸易业务经营管理人员要结合钢铁业务品种钢经营现状,加强品种钢经营开发工作。

②拓展产业链延伸项目,转变盈利模式。简单贸易模式始终要承受上挤下压的被动局面,资源厂销售定价紧跟市场,下游客户采购严控成本,市场价格越来越透明,贸易商话语权和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改变简单贸易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根据钢铁业务战略指引,钢铁贸易商应积极开拓产业链延伸项目,转变单一贸易的盈利模式,提升业务增长点和盈利能力。

③开发终端客户,稳定销售渠道。稳定而优质的终端用户具有较强的抵抗价格风险能力。目前,中国铁物钢铁业务下游客户相对较为分散,贸易商较多,这些客户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开发和培养终端用户,稳定销售渠道,可以有效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在有效的钢铁业务战略的指引下,钢铁贸易商应该持续加强以终端用户为主体的大客户开发工作,制定相关制度机制指导大客户开发工作。

8.建立有效监督体系,动态管理风险

监督约束机制,除了科学、严密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之外,还需要有外部监管制度作有效补充。再好的制度没有落实执行也是没有效果的,有制度不执行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因此,有效的监督体系是落实风险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持续监控是以一个实时的基础进行的,对改变的时间进行动态的反应。比单独评价更为有效。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活动,它也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它与日常的经常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为适应钢铁贸易风险或外界环境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必须采用动态管理,即根据变化随时检查、改进、修正计划,充分考虑这种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的联系,使管理保持一定的弹性。

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钢材市场供过于求

最近几年,由于钢铁价格不断攀升,使得国内钢铁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国家取消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上对钢材需求的降低等原因,导致国内外需求减少,钢材市场供求矛盾日益凸显。

(二)贸易结构不合理

我国进口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明显高于出口钢铁产品。例如,2010 年我国出口钢材中技术含量较低的棒线材比重为32.8%,远高于进口4.2% 的比重。这种低出高进的贸易结构,是由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也会对我国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生产低端钢铁产品消耗的能源、水资源和排放的污染物都要高于高端产品,我国大量生产并出口低端钢铁产品不利于低碳环保经济发展。

(三)国际贸易争端频发

近几年来钢铁行业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仅2011 年,我国钢铁及钢铁制品出口就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立案9 宗,其中俄白哈关税同盟2 宗,美国2 宗,欧盟1 宗,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尼、巴西各1 宗。2006 年中国由钢材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钢材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64.2 亿美元。但与此同时,大幅增加的出口引发欧美政府和钢铁业界对我国的关注。仅2006 年一年,就有11 个国家对我国钢铁业进行了近30 项、涉及金额达9 亿多美元的反倾销调查。在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经济出现重大问题,企业的销售、利润下降,失业率上升,由此引发了地区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钢铁企业遭遇国外反倾销诉讼更是频繁发生。2009 年12 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对我国石油钢管征收约10-16% 的重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

近几年来欧美钢铁行业发布了多份报告,指责中国政府利用政府补贴等方式,扭曲了市场竞争关系。这些报告中多数属于不实之词或误解,但也有部分是事实。比如其指控某些地方政府给予国有企业财政补贴,多有上市公司年报中有关披露为证。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基于我国的能源、资源战略,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大量出口,阻止生产初级产品的行业向我国转移。但这些政策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入世议定书》)存在冲突,被外国同行指称为“扭曲钢铁生产成本、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贸易”进而株连到下游用钢产业。近日世贸组织已驳回我国对欧、美、墨三国指控我限制焦炭等原料出口违规的上诉,要求我国取消对这些产品的出口限制。

(四)铁矿石价格受制于人,缺乏定价权

近年来,每年的铁矿石贸易谈判都陷入僵局,在2010 年6 月20日结束的铁矿石谈判中,我国钢厂又一次被迫接受了国际三大矿业巨头铁矿石原料19% 的提价协议,使得我国钢铁工业协会7 月份进行的统计,上半年我国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达到了5 3 % 。

(五)产业结构问题

尽管我国钢材产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但是产品的技术含量与欧美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同时存在着产能布局不合理和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前者导致了各地区重复建设一些低附加值的项目,资源浪费严重;而后者则使得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由此导致近几年中国钢铁产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一方面,低档次的普通建筑用材产量过剩;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的板材类钢铁产品却因产量质量和价格等因素从国外大量进口。

(六)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由于我国铁矿石资源不足,人均铁矿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2%。与国际先进钢铁制造国相比我国钢铁行业普篇存在能耗高、物耗高和污染高等问题。资源约束日益显现,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不利于我国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层面:

首先,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遵守世贸规则,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尽管我国已经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经济的自由度、市场的开放度、私有化的程度已超过某些所谓的市场经济国家,但在实际运行中,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仍存在。只有进行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改变西方国家的看法,取消对中国的一些歧视性规定。

其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钢铁布局。我国要积极学习其他国家政策制定的法律经验,推行政策的法律基础,完善法律体系,在发展钢铁行业时也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钢铁行业是高能耗的行业,其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大的,因此要尽早的出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赏罚分明,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这样其强制性更大,执行起来更有力度。要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使其能尽早的转化为经济效益。

再次,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主动对外沟通,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同外国政府进行交涉,加强对外宣传和沟通,同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稳定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为中国企业创造有利的贸易环境。

(二)产业层面:

首先,加快联合重组,促进有序发展。我国既是钢材生产大国,也是钢材消费大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作好钢材出口贸易,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是必要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尤其是优质钢材是国际钢材市场竞争的重点,也是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钢铁工业应进一步实施大型优势企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继续推动本地区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其次,加强政府、协会和企业间的对话,构建完善的钢铁产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目前已建立的中美钢铁对话、中欧钢铁对话、中韩官民对话等交流机制很好得促进了国外钢铁行业和我国钢铁行业间的相互了解,对减少双边贸易摩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企业层面:

首先,加快技术进步与创新,解决高端钢材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钢铁工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产品研发、生产工序的改进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国内外的市场份额。钢铁企业首先要保持粗钢产量以共赢国内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和高铁、船舶建设,在此基础上要把主要的人力物力投到优质钢材的研发和生产中,使我国钢材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和提高。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团队精神,在日本大型钢铁企业中体现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上。

其次,改变经营观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要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以品牌赢得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要改变国内“薄利多销”的战略,将价格竞争转为非价格竞争,在质量、售后服务和包装等方面做文章,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

再次,开发新兴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积极探索和时间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引进来”就是企业要大胆、合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融入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网络体系中,从而减少贸易摩擦。“走出去”就是通过对外投资,就地生产、销售,绕过贸易壁垒。实施出口区域多元化,开拓新兴市场,分散市场风险,是许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避免贸易摩擦的重要途径。

最后,推进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钢铁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话语权。同时,要适度增加“战略性”进口,减少贸易顺差。

参考文献

  1. ↑ 刘旸.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第12期).
  2. ↑ 马卫.浅析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管理学家,2012,(第23期).

钢铁贸易

钢铁贸易发表于2022-05-26,由周林编辑,文章《钢铁贸易》由admin于2022年05月26日发布于本网,共9129个字,共5483人围观,目录为外贸术语,如果您还要了解相关内容敬请点击下方标签,便可快捷查找与文章《钢铁贸易》相关的内容。

版权声明:

文章:(钢铁贸易),来源:,阅读原文

钢铁贸易若有[原创]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任何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任何内容不得引用,文章若为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来源,本站仅为分享知识,不参与商业活动,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5775053793

9:00-18:0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