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规划

摘要:运输规划 什么是运输规划?运输规划是运输业比较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运输规划也是一种宏观调控。做好运输规划对运输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运输规划原则1.运输规划应符合国家长期规划运输业的规划应在国家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制定。交通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交通能力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交通...

运输规划

什么是运输规划?

运输规划是运输业比较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运输规划也是一种宏观调控。做好运输规划对运输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运输规划原则

1.运输规划应符合国家长期规划

运输业的规划应在国家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制定。交通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交通能力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交通需求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交通网络的布局应满足工农业生产、商业外贸、旅游、人口分布的需要。

2.运输规划应符合国情

既要考虑国际惯例,又要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东中经济交通发达;西部地区广阔,多为高原和山脉。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但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运输规划的编制不仅要看发展,还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于资源密集的西部地区,运输规划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大规模、大运量、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如水运、铁路水路运输、公路水路运输等。总之,运输规划的编制应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不应追求完美,而应注重经济效益和实用性。

3.运输规划应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

交通运输的发展应该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交通运输是构建和奠定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交通市场的发展,就很难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国家市场体系。因此,在编制交通规划时,应注意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

4.运输规划科学合理

运输规划是调节未来运输的一种方式,应科学合理。具体来说,在制定运输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当前利益,还要考虑长期利益;考虑当地利益和整体利益;运输企业内部利益和与运输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定性和定量方法应结合。

运输规划的内容

在运输业的发展中,运输网络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运输规划主要是对综合运输网络进行规划。

在规划综合运输网络时,考虑的主要内容

(1)货流特征,包括货物的发点和到点,表现为货物的流量和流量;

(2)运输方式是指在一定的货流条件下可能采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3)运输线路可能与货物到起点之间的多条线路相连。运输网络通过不同的线路布局不同,几种运输方式连接不同;

(4)运输技术和设备是构成运输网络规划方案的技术因素。对于每种运输方式,设备的技术水平不同,其运输能力也不同;

(5)运营组织的特点,在一定的技术设备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运营组织方不同的运输能力。

目前,运输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产业。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制定运输规划。

国家对运输业的发展已经制订了宏观规划。如2004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规划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大约为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后,可形成连接省会、省会、主要城市、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该网络可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于该地区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东部平均30分钟,中部平均1小时,西部平均2小时到达高速公路,客货运输机动性将显著提高。

国家高速公路网是中国高速公路网最高层次的骨干通道,主要连接国家和区域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外贸港口等大中城市;主要承担区域、省际、大中城市之间的快速客货运输,确保提供高效、方便、安全、舒适的服务。

运输规划程序

运输系统网络规划程序大致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规划的目标论述

首先,我们必须充分论证该地区运输规划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在制定运输规划时,还必须服从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经济效益的原则。从该地区的特点出发,既要有长远的战略思想,又要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2.组织和准备过程

(1)组织工作。首先,组织规划人员研究交通规划的目的,学习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规划区域的政策和要求,深入详细研究技术路线,确定参与规划的候选人。

(2)准备。根据交通规划的具体要求,规划区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必须首先收集:①人口水平、劳动力就业状况;②社会经济活动数据;③调查土地利用情况;④交通系统现状;⑤客流量、货流量以及O—D流量(生成地-目的地货流)分布等数据和数据;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⑦本次运输规划的资金来源;⑧粗略估计规划后的社会效益;⑨全面检查所调查的资料和数据的精确度;⑩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建立数据库。

3.分析规划的现有条件,校准各种模型

在分析规划区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运输需求预测模型(交通量发生和吸引模型)、交通量分布模型、运输方式选择模型和网络分布模型(以下简称四步模型)。由于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不同,校准方法也不同。只有在模型校准后,才能用于规划该区域的交通系统。

4.建立运输系统规划的基本模型

利用规划区多年来对人口和社会经济的调查数据,建立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模型。它包括:(1)人口预测模型;(2)社会经济活动模型;(3)土地利用模型。有了这些模型,计算规划年的交通需求,这是交通网络规划的基础。否则,就没有条件使用四步模型进行网络规划。

5.运输系统网络规划

运输系统网络规划是整个规划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利用校准的网络规划模型和规划区预测年交通量,规划该地区未来的交通网络。模型为:

(1)运输需求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区域规划年的交通发生和吸引力。有了这些数据,可以利用其他模型实现区域运输系统的网络分配。

(2)交通量分布模型。交通量分布模型的作用是通过迭代运算获得预测年的交通量分布和吸引力(O—D矩阵)。

(3)运输方式选择模型。运输方式的选择是运输规划的重要步骤。从运输方式的角度来看,运输系统可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和水上运输。根据规划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4)网络分配模型。网络分配是区域运输系统网络规划的最后一个重要步骤。利用上述前三个基本模型获得的预测数据和第四个模型,可以合理地将交通量分配到该区域的运输网络中,解决该区域的网络分配问题。对于新规划的区域,可以解决整个区域的路网规划;对于已建成的区域,可以解决路网中交通量的分配,确定现有网络密度是否适合交通发展,采取相应措施建立优化的运输网络系统。

(5)模型的有效性及其精度分析。任何模型都是对现实或计划建立的系统的抽象和简化。它不能是客观系统的简单射影,也不存在与客观系统一致的模型。

运输系统网络规划中建立的模型与客观系统的区别是模型有效性分析的关键问题。

有效性检验包括两部分:模型抽象的有效性和模型转换的有效性。模型抽象的有效性是指模型反映了客观系统的真实性。与现实系统进行比较、修改和验证后,模型越能真实地描述现实系统,应用于现实系统,建立的模型就越有效。模型转换的有效性是指从数学模型转换为计算机软件的可能性。如果转换为计算机软件,则表明模型转换更有效。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法来评价运输系统网络规划模型的有效性。如果模拟系统是一个真正的公路网络规划系统,评估网络规划模型有效性的最佳方法是使用实际数据模拟输入,比较模拟输出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6.长远规划

(1)确定运输系统网络规划的阶段和实施步骤;

(2)实施网络规划和实施的经济来源;

运输规划-图1

(3)确定责任和管辖范围;

(4)解决省与省、地区之间的网络接口问题。

7.近期规划

根据长期规划的要求,近期规划主要考虑:

(1)确定近期规划项目和具体实施办法;

(2)落实资金来源;

(3)确定竣工期限。

8.完成区域运输系统网络规划

参考文献

  1. ↑运输经济(公路)专业知识与实践(2006年版)(第3版).2005年5月,中国人事出版社第三版

运输规划

运输规划发表于2022-06-17,由周林编辑,文章《运输规划》由admin于2022年06月17日发布于本网,共3093个字,共5342人围观,目录为物流,如果您还要了解相关内容敬请点击下方标签,便可快捷查找与文章《运输规划》相关的内容。

版权声明:

文章:(运输规划),来源:,阅读原文

运输规划若有[原创]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任何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任何内容不得引用,文章若为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来源,本站仅为分享知识,不参与商业活动,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5775053793

9:00-18:00

关注我们